摘要:
2025年4月19日,惠澤人22周年紀念活動暨智庫沙龍在北京朝陽區國雅大廈成功舉辦。本次活動不僅是一場聚焦志愿服務理論與實踐創新的高端對話,也是一場凝聚情感與責任、回顧與前瞻的紀念儀式。來自中國人民大學、北京師范大學、中國勞動關系學院、中國農業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、深耕一線實踐的代表以及相關單位人員線上、線下約60人,共話專業志愿服務的新使命、新技…
|
2025年4月19日,惠澤人22周年紀念活動暨智庫沙龍在北京朝陽區國雅大廈成功舉辦。本次活動不僅是一場聚焦志愿服務理論與實踐創新的高端對話,也是一場凝聚情感與責任、回顧與前瞻的紀念儀式。來自中國人民大學、北京師范大學、中國勞動關系學院、中國農業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、深耕一線實踐的代表以及相關單位人員線上、線下約60人,共話專業志愿服務的新使命、新技術與新方向。
本次會議也標志著“惠澤人專業志愿服務專家委員會”正式啟動,這是惠澤人22年來積淀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,象征著機構在“以研究驅動實務、以數據支撐政策”的專業道路上邁入新階段。
一、致敬初心,22 周年特別紀念
會議在溫馨而莊重的氛圍中拉開序幕。惠澤人理事、民政部培訓中心、民政職業大學,李長文教授主持,理事長張楊開場致辭,回顧機構從2003年成立至今22年的發展軌跡。嘉賓們在寄語板上寫下對惠澤人的深情祝福,共同參與慶生儀式,分享這份堅持與榮耀。
現場同步舉行了惠澤人志愿服務專家委員會的證書頒發儀式,公布委員會運營機制,進一步明確了惠澤人在行業內推動專業志愿力量集結與合作的方向。
二、深度聚焦,三大專題研討精彩紛呈
專題一:志愿服務的理論建構
由魏娜(中國人民大學)教授主持,朱紅(北京林業大學)老師發表主題演講《關于健全新時代志愿服務體系的意見》解讀,深入剖析志愿服務理論根基與發展路徑。嘉賓們圍繞志愿服務持續性、社區治理與制度化路徑等研討,為理論發展注入力量。志愿服務體系涵蓋多個要素,要素間緊密關聯、相互支持,但理論研究在學術銜接、跨學科研究及定量研究基礎方面有待加強。
專題二:實踐中的探索與創新
由王曉慧(中國勞動關系學院)主持。西安交通大學青年志愿者團隊代表丁小楠分享《青年志愿服務發展報告》,霍家營書記王云環展示基層社區志愿服務模式創新經驗。話題涵蓋志愿動機激發、服務難點與破局方法等,內容豐富。青年志愿者在多領域具優勢,能力提升顯著,但在創新項目上接納度低,面臨資金、應急響應等挑戰。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推動志愿服務規范化、專業化,建議建立創新孵化器,培育多元創新生態。
專題三:發展趨勢與未來方向
由董強(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)主持,韓俊魁教授從全球化視角解析國際志愿服務發展趨勢與中國經驗,深圳市圖鷗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張強帶來精彩演講《數字化賦能:科技如何重塑志愿服務未來》。嘉賓們圍繞 國際志愿服務、數字公益等展開討論。技術賦能成效顯著,但也存在隱私、效率及倫理問題。國際志愿服務定義復雜,非正式志愿服務有望成未來趨勢。惠澤人公益發展中心在國際志愿服務領域走在前沿,但 “走出去” 也需要和社會組織聯合探索。
三、錨定方向,凝聚共識展望未來
惠澤人創始人翟雁在會后總結中分享了她的收獲與思考。翟雁表示,此次會議讓她再次感受到志愿精神的溫暖與力量,也從三個專題研討中獲得諸多啟發。未來,惠澤人將堅守專業志愿精神,堅持小而美的發展模式,聚焦行動中的問題,通過中臺模式連接一線志愿服務組織與專家資源,發揮智庫影響力,推動行業變革。同時,翟雁強調志愿服務需堅持價值理性原則,加強基礎理論研究,從多維度探索志愿服務本質,結合現代治理需求,為行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。最后,翟雁對各位的支持表示感謝,期待未來攜手共進。
此次會議惠澤人正式宣布啟動 “惠澤人智庫” 項目,致力于構建 “志愿者智庫 + 課題數據庫 + 案例庫” 三位一體的志愿服務研究支持網絡。該智庫將與 3 - 5 所高校建立長期合作機制,吸納 10 位以上具備長期研究經驗的專家學者,推動志愿服務立法、政策研究、標準建設和實務指導的深度融合,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具前瞻性、系統性和落地性的智力支持。
22 年,惠澤人從一個懷揣志愿精神的種子團隊,沿著從行動到影響、從個體到體系的探索之路,茁壯成長為聯結政策、研究、實務的行業智庫型平臺。今天的回望,是為了更好地整裝再出發。
展望未來,惠澤人將繼續以 “智庫” 為原點,緊密圍繞 “研究 + 平臺 + 實踐” 的發展策略,賦能更多專業志愿者,激發服務創新活力,攜手各方力量共建開放、專業、可持續的志愿服務生態系統。
我們堅信,志愿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時代力量;我們篤信,只要心懷志愿精神,有你、有我、有更多同行者在場,溫暖就會不斷傳遞,改變將更具方向感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