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龍口市小學語文教師讀書交流活動 |
【政公網】
欄目:山東政企信息
發表時間:2025-05-14 22:13
|
|
|
摘要:北京時間2025年5月14日(農歷2025年4月17日),星期三訊:【學科教學】研讀教學藝術,共促專業成長——龍口市小學語文教師讀書交流活動
研讀教學藝術
共促專業成長
龍口市小學語文教師讀書交流活動
為全面促進教師專業成長,提升教師專業素養,推動“深度·激情”課堂的踐行,5月12日,全市小學語文青年教師、學科骨干教師、語文學科帶頭…
|
北京時間2025年5月14日(農歷2025年4月17日),星期三訊:【學科教學】研讀教學藝術,共促專業成長——龍口市小學語文教師讀書交流活動
研讀教學藝術
共促專業成長
龍口市小學語文教師讀書交流活動
為全面促進教師專業成長,提升教師專業素養,推動“深度·激情”課堂的踐行,5月12日,全市小學語文青年教師、學科骨干教師、語文學科帶頭人、學科領導齊聚龍口市實驗小學,共同開啟一場以余映潮先生《小學語文教學藝術30講》為載體的專業對話。
“胸藏文墨懷若谷,腹有詩書氣自華。”閱讀,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,更是提升教育教學水平、滋養學生心靈的源頭活水。在教育的廣袤天地里,我們始終探尋著如何讓語文的魅力在課堂綻放,如何用知識的養分潤澤每一顆求知的心靈。
余映潮先生的著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界的經典之作,書中凝結了30年課堂教學實踐的智慧結晶。本次交流活動既是對教育經典的深度研讀,更是全市教師團隊專業成長的契機。
教師書韻漫談,智慧流芳
活動第一項議程——讀書體會分享。
本次活動教研室從全市學校發展共同體推薦的教師中,選拔出11位優秀代表,結合教學實踐,分享對"板塊式教學""美讀訓練""課堂活動設計"等核心內容的獨到見解。
鏡心學校焦安琪《育你予你》
焦安琪老師認為,教師自身需善于發現文章的精彩之處,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,而解讀文本的關鍵往往藏在字里行間,體現在語言的使用和文章結構的安排之中。她感嘆人類語言的強大力量,并指出這或許正是突破教學重難點的一種有效方式。
大張家小學欒振《在思考與行動中潤澤課堂》
欒振老師主要從教學設計、教學資源積累、課堂教學實施、教師專業發展四個方面展開分享。她指出教師應堅持實踐與反思相結合,關注教學細節。強調課堂教學要形式多樣,且有層次。課堂上還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實踐活動時間,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,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,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。
復粹學校曲梅君《以智慧為筆,繪語文教育章》
余映潮老師提出的“板塊式教學”和“主問題設計”,讓課堂層次分明、目標清晰;“沉入詞語”的教材研讀方法,有效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,且書中大量實操案例,為詩歌、文言文教學及寫作指導提供了新思路。作為一線教師,曲梅君老師決定將把這些理念與方法融入實踐,努力打造更有深度、更具藝術性的語文課堂。
潤新小學曲彥《掬傳統文韻,潤教藝繁花》
曲彥老師以“掬傳統文韻,潤教藝繁花”為主題,精細研讀《小學語文教學藝術30講》,她以書中理念為指引,致力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教學深度融合,從教材研讀入手,深挖傳統文化內涵融入教學;運用“板塊式思路”與主問題設計優化課堂,開展詩歌大會等實踐活動;還將傳統文化貫穿班級管理,通過主題班會、環境布置、節日活動等培育學生價值觀。
海岱學校王淇《追光而遇沐光而行》
王淇老師以"追光者"的視角,分享閱讀余映潮老師《小學語文教學藝術30講》的實踐體悟。從初登講臺的迷茫,到借力"板塊式教學"破解《王戎不取道旁李》教學困局;從機械照本宣科到運用"實新精美活趣豐深"八字訣打造活力課堂。以"苦練教學設計"為鑰,在書頁與講臺間架起橋梁,用閱讀破解教學難題,以實踐反哺專業成長。正如余映潮老師所言:"做智慧教師全靠自己",王淇正以書為光,在語文教育的星河中踏浪而行,照亮"讀以致用"的成長通途。
東海小學王倩《通過教學設計改進課堂課的思考》
王倩老師指出《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》中的UbD模式頗具代表性,該模式以大概念為核心,強調教師應注重逆向教學設計,從預期學習結果出發,明確評估證據,然后為學生設計相應的學習體驗。對于教師和課堂發展而言,借鑒并發展此模式可優化教學效果,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。
北皂學校徐淑珍《于苦難中尋光,探尋生命教育的真諦》
徐淑珍老師交流了閱讀史鐵生的《我與地壇》一書的閱讀感悟。她從書中史鐵生的苦難經歷與思考出發,提出教師應像“地壇”一樣,為困境中的學生提供慰藉。同時,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挫折,重視生命質量,還要給予學生父母般的關愛,與家長協作,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。徐老師表示會帶著感悟投身教育,助力學生成長。
紅旗小學閆姝《以板塊式教學為翼助力學語文教學成長》
閆姝老師分享的“板塊式設計”展現了結構化教學的魅力,她在研讀《小學語文教學藝術30講》中的“板塊式教學法”時,頓有撥云見日之感。“板塊式教學法”打破傳統桎梏,以結構化設計搭建知識階梯,讓課堂層次井然,引導學生在語文天地拾級而上,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教學之窗。
下丁家學校楊玉潔《童心繪夢:藝術課堂的多探索》
楊玉潔老師圍繞于余映潮老師《小學語文藝術教學30講》中“童心繪夢,藝術課堂的多元探索”的主題,分享了書中新穎的教學方法,探討如何用創意激發兒童藝術潛能,從繪畫、手工到戲劇表演等多元形式展開交流。更加深入探討了如何通過多元藝術手段激發學生想象力,讓語文學習更富趣味與活力,為提升課堂藝術教學質量提供了新思路。
曲阜小學張松苗《高科技能否取代教師》
張松苗老師提出,在人工智能重構知識體系的今天,教師正經歷著從知識容器到文明擺渡人的角色嬗變。當我們以獨立思考為舵,方能真正把握教育的航向。張老師指出,我們應摒棄照本宣科,通過跨學科研討、反轉課堂等創新形式,構建思辨場域。當教師率先成為思想者,教育的火炬才能既傳遞文明基因,又點燃創新火種,讓每個年輕生命都成為文明長河中的浪花。
實驗小學胡國玲《讀書,方能“穆如清風”》
胡國玲老師深耕語文教學26年,以《詩經》“穆如清風”為意,于2020年參與創建教師共讀共寫團隊,構建覆蓋全校教師及3000余家長的閱讀生態圈,構建"職業認同+人文素養+專業成長"三維書單體系,建立“六個一”機制:月讀專著、周享心得、月辦論壇、筆耕隨筆。她將閱讀融入教學,整理29本班書、16部個人教育札記,將余映潮教學藝術轉化為"板塊式教學"實踐,踐行"把書讀薄,把人讀厚"的教育哲學,讓閱讀如清風化雨浸潤生命成長。
11位教師的分享,恰似30講智慧的多棱鏡,折射出語文教育的萬千光彩。
同仁共讀論教,睿思激漾
活動第二項議程——共讀研討。
經過智慧碰撞的第一環節,活動轉換形式,教師們在書頁翻動間碰撞更多火花。全體教師共同研讀《小學語文教學藝術30講》第16講:板塊式教學內容。
龍口市教學研究室小學語文教研員王德帶領全體教師共讀書中內容,各校教師代表依次朗讀段落。
研討環節的最后,全體教師進行集體討論:在小學語文課堂中,如何根據不同文本類型(如記敘文、說明文、詩歌等),設計科學合理且具有梯度性的教學板塊,以實現板塊式教學與主問題設計的有機融合,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?
教師們圍繞閱讀內容,就“板塊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”展開熱烈探討,各抒己見,結合閱讀收獲、教學過程及深度·激情”課堂等內容暢所欲言。
教研睿語點睛,方向領航
活動第三項議程——會議總結。
交流活動尾聲,王德為整場活動作總結引領。他結合區域語文教學實際,對教師們提出教學要求及殷切期望:一是深研教材,厚植根基,以余映潮先生的“板塊式教學”理念為抓手,深耕文本細讀與資源整合,讓每一堂課都有清晰的“知識骨架”與“能力訓練點”;二是立足課堂,提質增效,將閱讀所得轉化為具體的教學策略,讓學生在“真實踐”“真思考”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;三是以讀促教,終身成長,把閱讀作為專業成長的必修課,持續從教育經典中汲取理論養分,將閱讀中的所思所想所獲融入“深度·激情”課堂,實現自我迭代,成為有思想、有技藝的“成長型教師”。
最后,王德強調,此次活動不是終點,期待全體教師以書為舟,攜手在探索高效課堂的征程中篤行致遠,共同書寫龍口小學語文教育的新篇章!
以書為炬,照亮成長之路;以研為橋,共筑教育新篇。此次讀書交流活動,既是一次教育智慧的匯聚,更是一場向“深度教學”邁進的啟程。當老師們在書頁中觸摸教育的溫度,在余映潮先生的教育思想長河中溯游,在研討中碰撞思想的火花,改變已在悄然發生,這些收獲終將匯聚成區域語文教育的蓬勃力量。
愿每一位教師都能以書為伴,讓閱讀成為終身成長的底色;以研為翼,讓思考成為教學實踐的引擎。愿每位教師皆能如余先生所言:“讓課堂成為師生共舞的詩意棲居。”以專業立身,以熱愛致遠,讓龍口市小學語文教育在書香浸潤中綻放更璀璨的光芒!
(來源:山東省煙臺市“龍口教體”微信公眾號)
|
|
|
免責聲明:
|
|
1、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2、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、視頻、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,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。
3、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!
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