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多措并舉全力推動盤繡產業高質量發展 |
【政公網】
欄目:青海政企信息
發表時間:2022-04-06 18:18
|
|
|
摘要:北京時間2022年4月6日(農歷2022年3月6日),星期三,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多措并舉全力推動盤繡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近年來,互助縣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實施青繡品牌提升工程的要求,緊密結合文旅深度融合發展、產業扶貧、“三區”文化人才支持計劃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工作,重點打造“土族盤繡”名片,全面加大土族盤繡非遺傳承保護發展力度,取得明顯成效。…
|
北京時間2022年4月6日(農歷2022年3月6日),星期三,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多措并舉全力推動盤繡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近年來,互助縣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實施青繡品牌提升工程的要求,緊密結合文旅深度融合發展、產業扶貧、“三區”文化人才支持計劃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工作,重點打造“土族盤繡”名片,全面加大土族盤繡非遺傳承保護發展力度,取得明顯成效。2021年,累計培育各類盤繡經營實體80余家,全縣長期從事盤繡手工技藝的繡戶3000戶,季節性生產繡娘5000余名,加工繡品20余萬件,銷售收入2600萬元,繡娘人均增收5000余元。
——堅持規劃引領,做好頂層設計。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“打造‘青繡’品牌,讓老手藝繡出新生活”要求,把推進青繡產業發展作為增加群眾收入的重要工作來抓,主動聽取盤繡企業、非遺傳承人、盤繡產業發展帶頭人的意見建議,及時召開專題會安排部署全縣盤繡產業發展,出臺了《互助縣非遺文化傳承保護工作方案》等文件,建立健全盤繡產業持續發展機制。同時,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和研發投入,完善盤繡產業發展獎勵機制,統籌獎勵資金,扶持盤繡產業做大做強。
——加強組織領導,做好統籌發展。成立了“繡文化辦公室”,負責全縣青繡產業培育、人才培訓、產品研發、宣傳推介等方面的工作,引導和培育了互助金盤繡土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、青海素隆姑文化旅游產業開發有限公司、互助情之緣文化發展公司、青海阿媽手作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等企業,建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“土族盤繡”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1處,土族盤繡“媽媽制造”合作社3家,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2家,青海省第一批民族手工藝品加工生產扶貧基地7家,形成以“土族盤繡為主打,其它青繡相輔相成、共同繁榮發展”的格局。
——推動創新發展,加快品牌培育。堅持盤繡非遺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齊頭并進,加強與高水準專業團隊合作,著力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,投入盤繡設計研發資金870萬元,邀請清華美院設計團隊,研發以盤繡、服飾為主的中高端產品100余款,有力推動了盤繡產業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提升了產品競爭力。互助縣盤繡作品先后榮獲全省各類刺繡大賽獎項70余項。同時,注冊完成“金盤繡”、“素隆姑”等盤繡品牌,組織制定了盤繡生產地方標準,全縣盤繡產業向標準化和品牌化邁進。
——加強人才培養,增強傳承后勁。堅持人才帶動,建立健全“扶志”“扶智”“扶技”相結合的培訓幫扶機制,充分發揮各級盤繡技藝傳承人的資源優勢和縣文化館、鄉鎮文化站的陣地作用,通過“傳幫帶”學習形式,鼓勵非遺傳承人和優秀繡娘指導幫助青年盤繡技藝者學習技藝,交流互進,累計成功申報土族盤繡省、市、縣級傳承人102人,年內組織非遺傳承人、優秀繡娘參加省內外刺繡行業培訓1000人次。同時,建立盤繡獎勵機制,給帶動能力強、完成訂單多的繡娘及帶頭人給予獎金激勵,累計給24名繡娘發放獎勵資金13萬元。
——加大營銷推介,推進融合發展。積極拓展市場,努力搭建產、供、銷一體化平臺,依托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及省婦聯支持,成立“媽媽制造”合作社,利用媽媽制造平臺,在唯品會、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平臺廣泛宣傳銷售;主動對接新興銷售媒體,借力東方衛視《我們在行動》欄目、網絡帶貨直播間等,在線推銷盤繡產品;在青海湖、茶卡、西寧唐道、平安袁家村等景點設立銷售點,并借助東西部協作項目,在無錫市新吳區設立銷售點,讓土族盤繡走出了“縣門”“省門”,擴大了省內外展銷市場。加快提升盤繡產品的商業化率,主動與依文集團、Mary ma(國際時裝品牌)等品牌交流合作,有效增加了土族盤繡的知名度,提升了傳統技藝的影響力。
(來源: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人民政府)
|
|
|
免責聲明:
|
|
1、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2、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、視頻、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,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。
3、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!
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