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北京市延慶區115條街巷改出新“顏值”讓市民收獲滿滿幸福感 |
【政公網】
欄目:北京政企信息
發表時間:2023-03-26 21:26
|
|
|
摘要:北京時間2023年3月26日(農歷2023年閏2月5日),星期日訊:北京市延慶區115條街巷改出新“顏值”讓市民收獲滿滿幸福感。
本報記者席瑞媛通訊員劉文彬陳慧
恒安二條、鴻川北路被評為“北京最美街巷”,格蘭路、新興三區入口路等15條街巷被評為“首都文明街巷”……按照精治、達標、維護類的標準,延慶區分級分類分步推進建成區115條街巷提質升級和長效…
|
北京時間2023年3月26日(農歷2023年閏2月5日),星期日訊:北京市延慶區115條街巷改出新“顏值”讓市民收獲滿滿幸福感。
本報記者席瑞媛通訊員劉文彬陳慧
恒安二條、鴻川北路被評為“北京最美街巷”,格蘭路、新興三區入口路等15條街巷被評為“首都文明街巷”……按照精治、達標、維護類的標準,延慶區分級分類分步推進建成區115條街巷提質升級和長效管理,其中,38條背街小巷達到精治類標準,群眾身邊的環境品質得到顯著改善。2020年以來,延慶區緊抓籌辦舉辦冬奧會歷史性機遇,圍繞建設最美冬奧城和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區兩件大事,從民生細節、百姓需求入手,聚焦問題短板,持續開展背街小巷功能優化和深度美顏。
“五治”行動促進薄弱區域“底氣十足”
城中村背街小巷普遍環境臟亂、基礎設施不完善,是延慶區背街小巷環境治理短板。為此,延慶區堅持靶向發力,自2020年以來,針對薄弱區域存在的問題,以“五治”為重點進行全面梳理,集中攻堅整治。
隱藏在城中村、老舊小區的街巷,往往因為“臟”而飽受詬病,聚焦這一問題,延慶區有的放矢開展治“臟”,對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和非正規垃圾堆放點進行集中治理,規范設置垃圾分類站點,垃圾滿冒、異味、亂投等問題逐步消除。“現在村里有了垃圾桶站和分類垃圾桶,垃圾清運更及時了,村民傾倒垃圾更方便了,處理也更規范了。”延慶鎮北關村垃圾分類指導員張慧琴說。
不少背街小巷處于居民區,私搭亂建問題相對突出,在治“亂”過程中,延慶區拆除違規避風閣、圍擋等私搭亂建,清理占用公共區域堆物堆料,解決街巷“梗阻癥”,打造整潔寬敞環境,讓居民出行更順暢、更順心。針對道路坑洼破損等,在治“破”上下功夫,累計修復破損路面8.48萬平方米,修繕殘墻斷壁、臟污立面4.29萬平方米,讓街巷重現“美顏”。同時,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脈絡,涵養城市文明。現在全區已挖掘出19條有特色的背街小巷,或展示生態、或展示人文,讓老街巷煥發新魅力。治“污”方面,楊家胡同、昌平街等10余條街巷成效明顯,污水管線的改造疏通了地下“毛細血管”,污水橫流問題“一去不復返”。治“差”方面,通過更換井蓋、修理路燈、增設公共座椅等設施,完善街巷功能,提升居民幸福感。
日復一日地治理,讓尋常巷陌發生蛻變。狹窄擁擠、路面破損、配套設施老舊、缺少排污管道……一項項既影響觀感、又影響生活質量的治理難題得到改善。原來的草場街墻面破損斑駁、路面坑洼不平、架空線凌亂問題讓居民頭疼不已。經過“五治”,“頑瘴痼疾”已經尋不到蹤跡,老街巷華麗變身,群眾交口稱贊。“我們村里人都說現在家門口環境好多了,住著也舒心了。”延慶鎮自由街村村民王春華說。
除了草場街,延慶區還對三清觀、孟子街等街巷進行了整治,鋪設污水管路、修建污水井、修復破損路面,“一站式”解決了地下排水不暢、地上路面破損、天上架空線凌亂等問題,通過持續治理,薄弱區域環境顯著改善,居民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大幅提升。
標桿示范帶動街巷環境“宜居和美”
提到“北京最美街巷”,大家都會想到恒安二條,它是延慶區第一條“北京最美街巷”。“以前這里集聚了各種小餐館、小門店,環境臟亂、道路坑洼、路燈昏暗,大家都叫它‘小簋街’。”市民馬榮德說。2020年,在前期城中村改造工程基礎上,延慶區對恒安二條實施了環境提質升級。一方面,打造街巷景觀,在道路西北側建成占地7000余平方米,集觀賞、休閑、健身于一體的高品質綠化景觀公園,更換道路東北側儲物棚頂,并將墻面打造成極具北京特色的傳統文化墻,讓附近的居民享受著小區“后花園”所帶來的舒心與愜意。另一方面,完善交通、綠化、照明等基礎設施,重新規劃道路交通,由雙向行駛改為單向行駛,新增了28個機動車停車泊位,滿足居民停車需求,解決亂停車問題,秩序更加井然。
在恒安二條的示范引領下,延慶區對鴻川北路進行了整治提升,建設口袋公園,增加居民休閑健身設施等,將鴻川北路打造成冬奧文化街巷,2021年鴻川北路獲評“北京最美街巷”。
2022年北京市全面開展“門前三包”示范創建活動,延慶區結合實際,有效整合“最美街巷”和“門前三包”示范創建的指標,在全區開展“雙創”示范一條街活動。各街鄉鎮抓重點、聚焦點、克難點,深化環境精細化治理,全面提升街巷整體觀感。18個街鄉鎮的39條街巷參與創建,張山營京銀路、八達嶺商業街、康莊興隆北街等商業街,通過整治,市容問題、秩序問題逐漸減少,街面愈發干凈有序,商戶自覺遵守“門前三包”管理規定,街面環境質量持續向好。據了解,廣興街、京銀路張山營段、康莊興隆北街等10條街巷被評選為區級“雙創”示范一條街。
全區各街鄉鎮用繡花般的細心、耐心、巧心,從細微處發現問題,補齊短板,提升街巷品質,以典范引領促環境品質提升,用良好環境為城市發展賦能。
制度先行助推多元共治“常態長效”
背街小巷的建設和管理,恰如鳥之兩翼、車之兩輪,建好也要管好。在管理中,延慶區推行“街巷+X”共治模式,改進工作方法,深化“服務為主,管理+執法為輔”治理理念,通過專業部門主動向前、屬地單位履職靠前、志愿力量助力同行,基本形成了街巷環境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結合延慶區實際,建立了街巷環境長效管理“三個一、四個隊,一聯動、兩查、兩評”工作機制,持續鞏固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成果,提升精治共治法治和公共服務水平。
“三個一”即一個明確責任體系、一個統一管理標準、一本明晰臺賬。聚焦私搭亂建、開墻打洞、亂停車、亂占道、亂搭架空線、外立面破損、違規廣告牌匾、道路破損、違規經營、堆物堆料“十無”標準,城管、園林、交通等多個部門加強日常巡查執法,街道鄉鎮和社區村分層分級負責具體落實,條塊結合、齊抓共管,確保環境問題不反彈、不回潮。
如果說“十無”標準是對三年治理成效的“再鞏固”,以車輛亂停亂放、綠化不足、公共衛生、圍擋破損等群眾反映問題為重點的治理,則是治理上的“再深化、再提升”。
自行車、共享單車分別施劃停車區域,規范有序碼放,保持人行步道暢通;見縫插綠、留白增綠、彌補綠化不足;修車、修鎖、修包“小三修”等便民服務規范管理……小處著眼,細處著手,用“繡花功夫”精雕細琢,努力實現公共環境、社會秩序、道德風尚、同創共建、宣傳氛圍“五好”標準。
機制中提到的“四個隊”包含了管理隊伍、專業隊伍、巡查隊伍、志愿隊伍,充分發揮專業部門和社會志愿力量優勢、形成多元共治格局。值得一提的是,街巷長、小巷管家、網格員依托“網格化”系統,深耕基層治理,在政府與居民中發揮橋梁紐帶作用;街巷文明引導員圍繞“清、擦、擺、幫、勸、報、提示”的職責,在冬奧會環境保障等重點時期開展文明引導工作;在職黨員及其他志愿力量通過“周末衛生日”“環境主題日”等活動積極參與其中。人民城市人民建,干凈、整潔、有序的街巷環境面貌得到不斷延續與鞏固。
城市管理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。2023年,延慶區按照《北京市深入推進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三年(2023—2025年)行動方案》要求,城鄉一體統籌推進,從建成區輻射到全域,計劃三年時間通過整治、建設和管理,打造一批特色、示范、精品街巷,提升整體環境品質,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滿意度。
《延慶報》
(來源: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政府)
|
|
|
免責聲明:
|
|
1、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2、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、視頻、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,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。
3、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!
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