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海南省三亞市:有愛心的三亞姑娘在哪里都會發光 |
【政公網】
欄目:海南政企信息
發表時間:2023-03-06 21:33
|
|
|
摘要:北京時間2023年3月6日(農歷2023年2月15日),星期一,海南省三亞市:有愛心的三亞姑娘在哪里都會發光。
走訪三亞最美“人間天使”家人、閨蜜以及三亞市紅十字應急救援中心隊友,解密麥春瑤“愛心密碼”——
有愛心的三亞姑娘,在哪里都會發光
麥春瑤領取榮譽證書。記者劉琪成攝
日前,一段“女孩三亞街頭跪地救助陌生…
|
北京時間2023年3月6日(農歷2023年2月15日),星期一,海南省三亞市:有愛心的三亞姑娘在哪里都會發光。
走訪三亞最美“人間天使”家人、閨蜜以及三亞市紅十字應急救援中心隊友,解密麥春瑤“愛心密碼”——
有愛心的三亞姑娘,在哪里都會發光
麥春瑤領取榮譽證書。記者劉琪成攝
日前,一段“女孩三亞街頭跪地救助陌生昏厥男士”的短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網友們關注和點贊。一次愛心之舉,溫暖一座城。這名女孩的樸實和善良,收獲無數網友點贊,大家親切稱她為三亞最美“人間天使”。3月4日,在網友的幫助下,記者聯系到三亞最美“人間天使”,她叫麥春瑤,是三亞市發改系統軍糧供應站職員,土生土長的三亞人。
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60周年。當天,記者走訪三亞最美“人間天使”的家人、閨蜜及三亞紅十字應急救援中心隊友,傾聽他們講述麥春瑤愛心背后的故事,解密麥春瑤“愛心密碼”。
小身材蘊含大能量
“十分精干。”這是原海南預備役某部連長宋曉在2014年預備役入隊訓練時,對麥春瑤的第一印象。
第一次見面時,宋曉看著瘦小、文靜的麥春瑤,心想:“大強度的預備役入隊訓練,她能行嗎?”然而他的這一疑問,被麥春瑤用實際行動打消。
“那時候訓練非常苦。”麥春瑤的閨蜜傅麗回憶說,她與麥春瑤在2014年預備役入隊訓練時相識。每天起床號一響,她們就要集合開展體能訓練。早飯后就是隊列訓練,有時站軍姿一站就是一個小時。每天還有戰術基礎、投彈等不同科目訓練,一天下來渾身都疼。“沒想到瘦小的麥春瑤硬是扛了下來,還成為連隊訓練標兵。她的小身材里蘊含著大能量。”
“麥春瑤通過努力,在入隊考核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。”宋曉說。此外,麥春瑤還積極協助戰友完成心肺復蘇、包扎與固定等衛生科目的訓練。
在2014年預備役入隊訓練中,麥春瑤與戰友們同吃同住,訓練累了,大家相互按摩紓解疲勞;挺不住了,相互鼓勵咬牙堅持……在這個溫馨的團隊中,麥春瑤與戰友們結下了深厚的友情。“訓練中,我發現麥春瑤是一個熱心人。”傅麗說,有愛心的姑娘,在哪里都會發光。
正因為麥春瑤的愛心之“光”,傅麗毫不猶豫地向她推介了三亞紅十字應急救援中心,希望她報名參加招募,成為其中一員。“電話里,我的話音還沒有落,麥春瑤就答應了。”傅麗說。
帶動弟弟加入急救公益
2014年預備役入隊訓練結束后,麥春瑤通過招募面試,加入公益性社會組織——三亞市紅十字應急救援中心。
“預備役入隊訓練中,我們學習了心肺復蘇、包扎與救護相關知識,但要廣泛參與社會急救,這些遠遠不夠,還要有更多專業培訓,提升應急救援水平。”傅麗解釋說,“畢竟我們不是醫護人員,不是專業人士。”
在“女孩三亞街頭跪地救助陌生昏厥男士”短視頻中,麥春瑤熟練地實施心肺復蘇,與其長期保持訓練有關。“其實,街頭急救并非大家想象中那么簡單,涉及事先評估現場安全、分析病人病情等很多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術。”傅麗說,在視頻中,麥春瑤毫不猶豫地迅速采取措施,這需要有長期的專業訓練,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不建議參與街頭急救。
“半月一次培訓,一個月一次訓練,一個季度一次跨市縣演練,一般在周末開展,持續一天時間。麥春瑤是我們醫療輔助隊隊員,通過這些訓練,可以熟練地掌握急救措施。”三亞市紅十字應急救援中心主任陳銳表示,因為是周末,工作影響可能會小一些,但對生活的影響就比較大,只能是大家自己協調時間保障訓練。
作為一位母親,如何兼顧訓練與家庭?這自然少不了家人的支持和幫助。“以前大姐參加訓練時,我們會幫忙帶一下孩子。現在孩子大了,大姐的壓力小了很多。”麥春瑤的弟弟麥巍巍不僅支持大姐的事業,還在大姐的影響下也考取應急救援員資格證,成為一名馬拉松急救志愿者。
麥巍巍從錢包里取出應急救援員資格證向記者展示時,不小心掉落創口貼、一次性屏障消毒面膜。“這些我們都是隨身攜帶,遇到緊急情況時都會使用。”麥巍巍說,大姐經常叮囑他要隨身攜帶一些急救物品,遇到緊急情況時不僅可以幫助自己,還可以幫助他人。
多次街頭救助他人
“我們當晚就知道大姐救人的事情,但沒有太當回事。”麥巍巍說,大姐平時喜歡孩子,熱愛教育,周末也沒閑著,都來他開辦的成功英語培訓中心義務幫忙。2月26日晚,在成功英語培訓中心忙完后,麥春瑤回家路上遇到一個男子暈倒在路邊。
按照往常的習慣,麥春瑤回到家后都會在家庭群里報個平安。26日晚,麥巍巍遲遲等不來麥春瑤的信息,就在家庭群里詢問了一聲。“大姐回復‘膝蓋疼’,當時嚇了一跳。后來打電話才知道大姐在街頭救人的事情。”麥巍巍說,因為接受過急救培訓,街頭救人自然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,所以也沒有太關注。
“沒有關注”,對于麥巍巍姐弟來說,還有另外一個原因:這些年來他們多次在街頭救助他人。“很多次,但是記不得多少次了。”麥巍巍在慢慢思索中一點點回憶說,“幾個月前,一個老人在路邊被樹枝扎破了腳,大姐用隨身帶的急救物品給老人包扎。幾年前,在成功英語培訓中心附近的一個小廣場,一個男孩玩健身器械時不小心摔破了頭,大姐、二姐和我幫忙為其包扎后就近送到了三亞中心醫院……”麥巍巍用平靜的語氣一點一點回憶著:路人被撞,麥春瑤救助傷者;地震災害,麥春瑤愛心捐贈……在麥巍巍的講述中,麥春瑤“愛心”版圖逐漸清晰。
父親的諄諄教誨
“姑姑是一個怎樣的人?”
“姑姑是一個愛笑的人。”麥巍巍8歲的大女兒小茗(化名)說起麥春瑤時脫口而出,這與傅麗的觀點一樣:樂觀、積極向上。
說起麥春瑤往事時,傅麗說:“麥春瑤非常喜歡孩子。她經常去成功英語培訓中心幫忙。我在麥春瑤朋友圈看到,她帶著弟弟妹妹的孩子到夜市上擺地攤,幫助孩子們體驗生活。”
“今年春節前,姑姑帶著我和哥哥、弟弟去擺地攤賣春聯。”小茗說,紙幣雖然很薄,但它卻是父母用辛苦和汗水換來的。“擺地攤賣春聯,我體驗到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。”
以身立教,這是麥春瑤一家的教育方式,而這種教育方式傳承于他們的父母。麥春瑤的父母都已年過七旬,一個是退休科級干部,一個是國企退休職工。
“父母對我們教育非常嚴格,從小就教育我們姐弟三人要遵紀守法、樂于助人……”麥巍巍看著年邁的父親說,“小時候,您總給我們說的那句話,還記得嗎?”
“無論多渺小,你都是社會一份子,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社會多作貢獻!”老父親用顫巍巍的聲音說道。
(記者王昊郭志華)
(來源:海南省三亞市人民政府網)
|
|
|
免責聲明:
|
|
1、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2、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、視頻、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,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。
3、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!
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
|
|
|
|
|
|
|